「阿姑路」要用台語發音
找得到嗎?
就是小翰子後腦勺那一條白白的弧形
在台灣傳統習俗中,只要小朋友有「阿姑路」,就必須請姑姑買整套行頭來穿,才可以漸漸改善。
之前已經請大姑姑買鞋鞋了,但是好像不大奏效;這次只好請出二姑姑,從頭到腳買一套,頭毛應該就會長齊了吧!再真的不行的話,就要請到姑婆輩喔...喔!這是我自己加的啦,趁機揩點油...
其實,這只是好玩的習俗而已!不過,看似不喜麻煩的我卻都很認真地執行!
Why?
Just for fun!
向來大辣辣的我,其實不太甩傳統禮俗...第一:麻煩! 第二:無聊! 第三:我記不了那麼多東東。不過從結婚典禮之後,我倒愛上了「傳統」的感覺...
所有的朋友中,大概只有我說結婚這檔事是好玩的吧!因為我早早就看日子,所以有很多時間準備,到結婚當天當然就只需要妝得美美的讓來賓看,所以當時我用充分enjoy的心情來看待......
伴娘都還沒醒,新娘子就挽著頭提著6杯豆漿經過漢神的lobby;
一群人浩浩蕩蕩跟在新娘後面準備上禮車,沒別的聲音話,只聽到緊湊的高跟鞋ㄎㄡㄎㄡㄎㄡ的聲音;
進男方家門時,新娘為避免群擺被火爐燒到而將之撩至大腿;
拜祖先時,我納悶著我婆婆要對祖先說些什麼;
在新房中,想盡辦法護住那千萬不能被別人先坐上的新床;
一整天聽著媒人婆不停的說:「家搭搭,呴哩沒你C好C」;
宴客時,想辦法露出最甜美燦爛的笑容贏得別人稱讚;
一整天下來,我玩得不亦樂乎呢!
我自己都玩得如此精彩,發生在小翰子身上的當然更不可以放過...
小翰子在肚子裡就避免家中動土木;
剛出生要回家時不忘披上爸比的舊外套,讓爺爺抱著;
晨昏顛倒時將衣服倒掛;
哭鬧不停時拜拜床母;
滿月時讓老婆婆剃頭髮...順便說說吉祥的話;
四個月要收涎,脖上掛著餅去街上遊一圈;
有「阿姑路」,要叫姑姑買衣服,長「孤」齒,要吃姑姑買的米;
這些過程真的是很有趣,雖然小翰子本身並不知所以然,感覺上純粹是父母玩得很開心,但其實這麼做都是替小翰子留下一生僅有一次的兒時回憶,將來長大懂事後,看到父母替他做了那麼多,搞不好就會比較感恩、貼心、孝順也不一定
以前沒有寶貝小翰子時凡事只會想到自己;現在有了他,巴不得把整個世界都挖來給他...
唉...母親真難為啊!